11月17日,北京大学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正式成立。记者从中心成立现场了解到,这是北京大学首个文科和理科的研究中心,将面向人工智能、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的伦理规范研究。
“政事儿News” 了解到,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的主任,由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担任,学术委员会主任有两人,分别是赵敦华和高文。赵敦华是北大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,高文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。这个组合充分体现了文理结合的跨学科特点。
值得一提的是,研究中心的理事长是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。今天(11月17日)上午,林建华参加了中心的成立仪式,并为中心揭牌。这也是林建华卸任北大校长后首次公开露面。
“我认为这个中心的研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自从科学从哲学脱离出来,科学的发展就像一个野马,飞速发展,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。”林建华说,现在社会的变化太快,开始从根本上颠覆根本人们的认知,人们认识到必须认真来思考人类的未来。
林建华说,他本身是理科出身,在学校工作之前,脑子里只有化学,在学校的工作让他接触了一些人文科学的概念,颇为受益。
在他看来,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中心,既包括哲学、伦理学,也包括科学;既包括中国的,也包括西方的。为人类探索一条更加和谐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
“有人说,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,面对这样一个形势,我希望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们可以共同面对,为人类发展指明道路。”林建华说。
关注机器人和生物技术伦理规范
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介绍,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(CPFH)旨在通过哲学及其他人文社科、自然科学的学者以及政策制定机构的协同合作,利用北京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组建文理医交叉的科研共同体,立足北大哲学及相关人文社科领域的深厚积累, 反思前沿科技的理论及伦理基础,前瞻未来社会面临的问题并探索其解决方案,以此带动面向未来的人文学科以及人才队伍建设。
研究中心成立初期的主要研究方向也已经确定,王博介绍,主要是是面向人工智能、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的伦理规范研究, 围绕“智能”概念展开的跨文理基础研究, 围绕“生命”概念展开的跨文理基础研究,面向哲学及相关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,以及参与国家在人工智能、机器人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伦理规范和法规制定。
“哲学在根本意义上,守护的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思。所以它不仅仅意味着对现代文明理性根基的思考,也意味着对于现在社会本身所必然包含的各种张力、各种断裂、各种矛盾的反思。”复旦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双利说,“今天,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的的确确马上就要深刻改变现代社会的结构,深刻地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、行动方式的时候,要重新进行建构,这就是这个研究中心成立的意义。”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